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青春榜样--潘奕捷
潘奕捷,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光电学院光学工程专业,中共党员。
科研人应有科研梦,应有报效祖国的决心。正是拥有这样的光学科研梦想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潘奕捷同学选择在硕士毕业工作之后重新回到学校读博,回到他心系的科研。
从2006年到2009年,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潘奕捷先后在联想移动、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任职硬件工程师。对于一名硕士毕业生来说,这份职业生涯的开端及履历足以让他继续在移动通信行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但任何人都没有想到,2009年7月他毅然辞职,重新回到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用他的话来说,他认为自己当年的工作更多的是重复性的研发,而不是创新性的研究,工业界的工作性质缺乏为祖国而科研的使命感与成就感。虽然当时他已经离开校园三年有余,虽然已经二十九岁,但是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科研梦想——为中国的光学研究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在最初的一年中,他全心考博,并且在王涌天教授的课题组从事真三维显示技术研究。他利用自己硬件研发的特长协助课题组完成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在逐步了解、掌握国际三维显示的研究现状。在此期间,他不仅学习、重温多门光学基础课程,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且逐步培养自己检索、复现、撰写、发表最新科研成果的素质与能力。博士在读期间,他几乎每天都是工作到最晚离开实验室。虽然已经建立家庭,他一直坚持每周只在周末回家一天,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进行理论学习与光学实验。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他就掌握了国际全息三维显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并初步建立了多视几何理论与计算全息相结合的快速全息图计算理论。优异的学习成绩、出色的科研成果使他得到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支持他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联合培养两年,进入本领域的著名国际光学专家Ting-Chung Poon教授的课题组学习交流。
在国外,一方面他需要继续深入国内的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章发表。另一方面,他还需要迅速融入国外导师的课题组,完成对方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在美国的两年期间,他沿着自己的科研方向陆续在Applied Optics期刊发表三篇文章,先后参加三次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利用业余时间,他还走访多位美国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美国光学学会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的学生分会活动,宣传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以及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他与外籍导师的合作研究成果也顺利地在Optics Letters期刊发表。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潘奕捷同学在国际全息三维显示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并成为Applied Optics,Optics Express等期刊审稿人。
2014年底,潘奕捷同学学成归来,他本可以在美国找到更好地工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他深深地认识到,他能够取得这份成绩离不开祖国、学校、学院、导师的培养。同时,只有祖国才能无私地给予科研人员最佳的成长机会,也只有在祖国才能实现一个科研人员的真正价值与梦想。因此他放弃在美国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回到祖国完成学业并继续在国内从事光学研究。
在博士求学期间,潘奕捷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获得航天科工奖学金,一次获得美国光学学会的学生旅程奖学金。远大的科研梦想、执着的科研精神、踏实的科研作风、优秀的科研成果、广泛的同行交流、积极的基层科研建设,以上的综合因素使他被推举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候选人参评中国光学界的最高奖项——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奖),最终顺利获得该项奖励。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虽然这句话饱受争议,但科研人员需要具有科研情怀,具有报效祖国,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科研精神。潘奕捷同学正是沿着自己那条“不一样的”科研道路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虽然这句话饱受争议,但科研人员需要具有科研情怀,具有报效祖国,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科研精神。潘奕捷同学正是沿着自己那条“不一样的”科研道路追逐着自己的梦想。